学习时间段黄金规则!不同的高效学习时间段和怎么学的汇总(中)
接上篇,这是中篇,「不同时间段最适的学习内容,和怎么学的详细说明」。
二、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方法
1、早上~中午前
早晨的大脑处于睡眠中记忆整理后的排空状态,路径清晰,很容易发挥集中力和思考力,所以早上~中午的学习倾向于需要创造性和思考性的学习工作。
比如,写论文、作文,数学等理科科目涉及到应用力的问题解答,高难度内容理解的书籍文章的阅读思考等。
只是,刚睡醒的时间,大脑还可能处于迷煳状态时,要先让大脑「热身」,不能一开始就进入复杂内容的学习中。
这时候可以先做些简单的练习,比如做10道简单的「算24」后再开始早上的学习,而最好的进入状态的方式则是进行20~30分钟的英语音读(or朗读,好处实在太多,不多说了)。
其中最适合的是昨晚睡前音读暗记的东西的再确认复习,如英语单词、单词例文、课文、短小精悍的阅读长文等。
昨晚+今朝=学习的配套,是最强的利用黄金记忆时间的暗记法则。
2、午后(午饭后~傍晚)
受睡眠·觉醒生物钟的影响,午饭后最容易犯困。
但是,它同时也是气力·体力··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(如上篇找那个所述一样,交感神经、荷尔蒙分泌的观点)。
也就是说,
只要能克服困意困倦,午后的学习效率,那会是相当地高。
而最有效的解消困意的对策是,
午睡,(or假眠)
午睡能带来的午后时间内的作业效率的提升,不光是科学上早已验证,从以下的实例中你也能看到关键的结果。
「日本福冈县内有名有数的名校升学率很高的县立明善高等学校,从2005年起实行了所有学生在下午上课前午睡15分钟的制度后,突破难关名校的合格率飞跃般地得以提升。」
对于午休睡多长时间为好的问题,
其实只要排空思绪,杜绝外部杂音(用耳塞),即使只是闭目休息5分钟,也能获得清爽的感觉。
最佳的选择是10~20分钟,可期待下午学习工作时的效率的向上;30分钟以上反而可能会对晚上的睡眠产生影响,要注意。
一旦取得午休后,困意就会消除,然后就可以神清气爽、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午后的学习工作中去了。
休息后的下午,是干劲UP,学习持续,思考力高涨的时间段。
推荐解问题做练习,不管什么学习领域的难闻,英语·语文等的长文问题,论述·作文问题等都可以轻松着手。
下午也是灵光闪现和思考力可期待的时间段,对于复杂问题的解答,常会有意向不到的结果。
。。。。。
而一到傍晚,肚子就开始感到饿了,这个空腹感才是学习的「好伙伴」。
可以吃一点水果零食,当然是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,最好是不要吃,一把劲努力到晚饭前—学习效率会非常高。
另外,经过一下午的学习或工作,这个时候大脑会感到疲劳,但也正是这个时候,才是思考交织的Idea被滋生出来的好时机。
3、晚上~睡前
一天活跃下来的大脑,到了晚饭后已经相当疲态了,不适合于需要高度思考的学习工作。
所以,从晚饭后到睡前1小时的这段时间中的学习,倾向于重复性的复习性质的练习和阅读,短时间反覆的做法,可以保持学习新鲜感,不会很快犯困。
。。。。。
睡眠和记忆之间的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大脑会在你睡眠时整理情报信息,装入不同的「抽屉」,或储存或舍弃,而越是接近睡前的记忆越会被优先和重点「处理」。
所以,睡前1小时的时间一定要空开,可专门用于当日学习内容的回顾,和暗记类学习。
英语单词、地理·历史·生物等暗记类科目的记忆放在临睡前学是最适合的。
英语以外的语学、考证的学习等,把记单词或者专门用语的暗记都可放在这个点进行集中记忆。
一般来说,音读暗记个30分钟就会犯困,马上就能入睡,一石二鸟。
Inotherwords,暗记类的内容,平常学习时无需配置「整块」的背诵时间,利用睡前时间+早起确认时间+碎片时间就足够了。
另外,如果是一本很重要的阅读书籍,也推荐放在这个时间段阅读。
但是要注意的是,包括解题或者阅读高潮小说等不适合放在睡前做,因为往往会让大脑进入兴奋状态—一直会考虑解题思路,一直会回顾小说情节,可能会引起失眠和睡眠质量。
。。。。。
这是中篇,未完待续。
明天将继续下篇,「如何在学习时间段中「组入」运动,和如何活用碎片时间,让学习效率更高」,非常重要。